春意盎然,农事繁忙;强农兴农,科技先行。当前,科技正成为达州解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密码。从设备更新到技术赋能,从特色农业到数字田野,科技按下农业生产“快进键”,为千里沃野注入强劲动能。
科学管护
玉米亩产提高
在达州东部经开区安仁乡严马庙村玉米种植基地,农户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有序开展施肥、除草等管护作业。
达州东部经开区安仁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技人员梁远定正在指导农民对地里的玉米施肥:“丢肥料的时候不要丢得太近,不要太多。施好肥过后,就要用泥土把它覆盖好。”
当地种植大户周国发告诉记者,他开了110多亩撂荒地种植玉米,种子是乡政府提供的产量比较高的“辰丹118号”,亩产能达到八九百斤。
“目前,安仁乡玉米种植面积已完成5000亩,免费发放玉米种子2.5吨。当前正值大春生产关键时期,我们组织农技人员到各村进行指导服务。”达州东部经开区安仁乡副乡长聂孝洪说。
据了解,达州东部经开区建立“专家包片+技术到田”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玉米育苗、种植、管护等全程技术指导,筑牢“金色”粮仓。今年,当地种植玉米约7.49万亩,预计总产量达3.35万吨。
科学生产
茶叶品质改善
在达州东部经开区,科技让大春生产跑出“加速度”。而在开江县,机械化作业则让当地的茶产业发展更具优势。在广福镇福龟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3000余亩茶场郁郁葱葱,达到春茶采摘顶峰。
“我们现在采的两叶一芯的‘口粮茶’,一天的鲜茶收购就是6000多斤,4斤半左右的鲜茶制1斤干茶,我们一天的干茶就有1000多斤。”开江县广福镇福龟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邓秀玲说。
如何在老赛道抢占新市场?今年,福龟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提升生产工艺,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明显改善。购买的新设备也已安装到位,即将投用。
开江县广福镇福龟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丁召亮告诉记者,合作社新设备投用以后,同样的鲜叶生产出来的茶叶形状大大不同,更好看,价格也会翻番,并且劳动成本大大降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1万斤鲜叶老设备需要10人以上24小时不停运转才能加工完成。使用新设备,4个人12小时就可以搞定。
科学种植
萼贝效益提升
用机械代替汗水,让智慧成为新肥料。智慧农业科技支撑不断加力,让特色产业有“智”更有“质”。今年,万源特色产业萼贝立体化种植技术取得新突破。在万源市蜂桶乡让水坝村中药材种植基地,新建成的自动化育苗大棚与种源繁育基地已全面投入使用。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育苗基质与之前所使用的育苗基质相比,出苗率以及生长量有很大提高。”万源润雨中药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聂晓彬说。
科技为翼,萼贝活力“贝”增。新投用的育苗大棚和繁育基地科技感拉满,配备有端面遮阳和电动外遮阳系统、降温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物联网系统等,可对光照、温度、水分、湿度等进行精准把控,实时掌握萼贝的生长情况。通过立体化种植,当地萼贝的保苗率提升至90%。
万源润雨中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黎告诉记者,下一步,公司将通过智能算法与数据分析,进一步优化立体化种植模式,让种植方案更加科学、高效,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全方位提升产业效益。(陈纬 郑俊 李彦达 赵曼琦 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