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本土资讯 深耕生活服务  做好舆论引导 助力创新发展 商务部  国际商报社  中国商务新闻网 投稿邮箱:956988773@qq.com
 
 
 
新闻热线:13281875696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三农>>生态环创>>四川发布新政策 从7方面优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四川发布新政策 从7方面优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025年03月26日】 【来源:川观新闻】 【记者 :张蒙】【浏览:6040次】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是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手段。3月21日,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主要明确了细化分类管理、规范审查程序、完善分级审查、严格审查把关等7项重点任务,并通过强化会商机制、联动管理、执行监督等方面保障政策实施。《实施意见》的亮点何在?与以往的政策相比又有哪些变化?

     细化分类管理,规划环评工作更具针对性

     “我省在2018年就印发了相关意见,在指导全省依法依规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生态环境厅厅长钟承林表示,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规划环评工作也有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生态环境厅牵头对2018年出台的相关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此次的《实施意见》。

     相较2018年出台的相关意见,此次《实施意见》在主要任务中增加设置了“落实管控要求”部分,在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规划环评优布局、控规模、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作用。同时,压紧压实规划编制单位主体责任,确保规划环评各项要求严格落实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开展规划环评的范围,让规划环评更精准。首先把各种规划分了类别,比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工业专项规划、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等。具体来看,对于综合性规划和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要求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而对于已经批准的规划在实施范围、适用期限、规模、结构和布局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或者修订的,规划编制机关应重新或者补充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让环评工作更有针对性。

     此外,主要任务提出了“完善分级审查”,进一步划清规划环评审查中的职责和权限。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审查一些重点专项规划、水电开发规划、涉及自然保护地的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以及部分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市(州)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则负责审查其余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和由市(州)人民政府审批的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分级审查模式,既有利于发挥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的专业优势,提高审查效率,又能确保全省规划环评工作的统一性和协调性。”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以审查职权变化举例,将由省级审查的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下放成都市审查,涉及化学合成类制药、含前工序的集成电路等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下放到相应市(州)组织审查。

     联动审查优化产业布局,简化论证加速项目落地

     新政策在提升规划环评效能方面提出了多项创新举措。

     “产业园区之间开展规划环评联动审查是四川环评的新探索。”钟承林介绍,对于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且区位相邻的产业园区,推行规划环评联动审查,统筹优化产业布局,这一举措有助于打破产业园区之间的壁垒,推动产业园区因地制宜、错位互补发展。

     此外,《实施意见》也进一步明确了在规划期内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可简化政策规划符合性分析、选址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论证等内容,可直接引用规划环评中符合要求的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等内容,区域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或项目新增特征污染物的除外。

     这一变化,强化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联动,对符合分区管控要求的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适当简化相关论证内容,加快推动规划实施或项目落地。

     在新政策下,规划环评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的衔接更加紧密。《实施意见》加大了环评改革试点力度,推进规划环评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环境监测、执法监管等环境管理制度的联动改革、协同增效,提高了管理效率,将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障。

     以规划环评改革为抓手,四川正在探索走出一条发展与保护协同共进的路径,环评工作从“约束”逐渐向“导航”转变,也将进一步为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注入新活力。(记者 张蒙)

【责编:鲜小波】
免责申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农商法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农商法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新农商法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新农商法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新农商法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新农商法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新农商法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商法治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电话:15884984021  联系邮箱:956988773@qq.com

 
 
广告推广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
 网友掠影
 软文专区  

 

 
 
 
关于我们 | 人员公示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免责申明 | 网站备案查询 | 域名证书
新农商法治网 ICP备案号/许可证号:蜀ICP备19033446号-1      川公网安备51010502014698号    四川新农商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建议使用IE8.0版本以上浏览器及1400*90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巴中人才网
   
巴中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