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本土资讯 深耕生活服务  做好舆论引导 助力创新发展 商务部  国际商报社  中国商务新闻网 投稿邮箱:956988773@qq.com
 
 
 
新闻热线:13281875696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闻快报>>新闻快报>>四川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活动 王晓晖施小琳等回答记者提问
四川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活动 王晓晖施小琳等回答记者提问
【2025年03月07日】 【来源:四川在线】 【记者 :张立东 摄影:欧阳杰】【浏览:5989次】

     3月7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在驻地举行全体会议,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代表团团长王晓晖主持会议,省委副书记、省长、代表团副团长施小琳参加。

     本次全体会议向中外媒体开放,来自116家境内外媒体的204名记者到会旁听采访。

     王晓晖在主持会议时首先向前来参加开放团组活动的中外媒体记者表示欢迎。随后,陈书平、刘会英、柳江、文绍牧、董里、王永兰、尚丽平、阿石拉比、唐利军、江吉村、吴德、唐安斌等12名代表先后发言,表示完全赞成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并结合实际提出意见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黄如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同志到团听取审议意见。

     代表发言结束后,王晓晖向在场媒体记者简要介绍了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王晓晖说,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四川改革发展历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形势,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经济总量达6.46万亿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紧接着,王晓晖从6个方面向媒体记者介绍相关情况。一是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坚实。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统筹20亿元实施6个重大科技专项,部署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业“智改数转”,前瞻布局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生物技术等25条产业新赛道,推动一批“四川造”标志性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四川在全国科技和产业版图中的地位更加凸显。二是发展动力活力更加强劲。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召开省委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扎实推进国资国企、要素配置、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抓好开放大通道、大枢纽、大平台建设,成功举办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等重大展会活动,进一步展现了四川自信开放包容的良好形象。三是发展空间格局更加优化。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厚成势,抓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着力打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难点堵点,大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持续深化。四是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安逸。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将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65%以上,全面完成30件年度民生实事,着力强化“一老一小”服务,持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城市低保标准,大力深化平安四川建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五是“天府之国”独特魅力更加彰显。坚持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文旅热点吸粉全球、赛事经济活跃出圈、文博演艺市场持续火爆;持续抓好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四川的美丽山水更加多姿多彩。六是安全底板筑得更加牢固。自觉把发展和安全统一起来,特别是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注重健全事前防范机制,扎实做好临灾避险工作,防范化解房地产、中小金融机构等领域风险,积极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王晓晖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兄弟省份支持帮助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团结奋斗、拼搏实干的结果,也离不开新闻媒体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诚挚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多到四川观光采风,感受“天府之国”的别样精彩,体验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在媒体提问阶段,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阿根廷公共电视台、中国日报、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先后提问。针对中外媒体关心关注的话题,王晓晖、施小琳、董卫民、王凤朝、杨正林、吴群刚、陈光浩、格西王姆代表,分别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量质齐升、强化协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成都高质量发展、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建设攀枝花共同富裕试验区、借力“哪吒效应”促进文旅融合、抓实“一老一小”工作等问题作了回答。

     四川在线记者 张立东 摄影 欧阳杰

【责编:鲜小波】
免责申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农商法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农商法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新农商法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新农商法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新农商法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新农商法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新农商法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商法治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电话:15884984021  联系邮箱:956988773@qq.com

 
 
广告推广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
 网友掠影
 软文专区  

 

 
 
 
关于我们 | 人员公示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免责申明 | 网站备案查询 | 域名证书
新农商法治网 ICP备案号/许可证号:蜀ICP备19033446号-1      川公网安备51010502014698号    四川新农商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建议使用IE8.0版本以上浏览器及1400*90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巴中人才网
   
巴中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