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本土资讯 深耕生活服务  做好舆论引导 助力创新发展 商务部  国际商报社  中国商务新闻网 投稿邮箱:956988773@qq.com
 
 
 
新闻热线:13281875696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综合>>网评.文学>>【网评】发扬自我革命精神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网评】发扬自我革命精神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024年01月23日】 【来源:新农商法治网】 【作者 :】【浏览:6563次】

      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进展、新成效,深刻阐述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科学回答我们党为什么要自我革命、为什么能自我革命、怎样推进自我革命等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九个以”的实践要求,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坚定不移强化政治监督,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以巨大政治勇气、鲜明政治导向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根本上扭转了党的领导弱化、党的观念淡漠状况,清除了党内严重政治隐患,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高度。

     纪检监察机关是重要的政治机关,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要带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自觉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切实贯彻落实到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把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紧盯“关键少数”,健全具体化常态化机制,见人见事见效强化政治监督,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全力拥护“两个确立”,切实做到“两个维护”。

     坚定不移深化反腐败斗争,在打好自我革命攻坚战、持久战中不断提高“三不腐”的综合效能。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精准发力、持续发力,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新征程反腐败斗争,必须在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纵深推进”。

     反腐败永无止境。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只能进、绝不能退,必须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当前,反腐败斗争已经进入始终保持零容忍的震慑,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常态化阶段,形成了惩恶扬善、纠治并举的良性循环,但反腐败决不能有丝毫松懈。

     党的二十大以来,整治金融、国企、能源、医药和基建工程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持续深化,清理风险隐患。纪检监察机关身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职责使命,必须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把严的基调强烈地传导下去,严查重点问题、严治重点领域、严抓基层反腐。坚持案件开道,同步推进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深入剖析案件原因,持续修复净化政治生态,坚决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用心用情营造干部清正、政府廉洁、政治清明的清廉氛围。

     坚定不移强化自身建设,在驰而不息的自我革命中锻造一支讲政治、通业务的纪检监察铁军。打铁必须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纪检监察机关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肩负特殊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任务,必须始终做到绝对忠诚、绝对可靠、绝对纯洁”“打造一支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纪检监察铁军”。

     纪检监察干部是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监督执纪的重任,要不断强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常态化清除害群之马,坚决防治“灯下黑”,自觉划出红线、明确边界,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争做自我革命的先锋表率。

     纪检监察机关非“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也不具备天然的“免疫力”。面对形式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要在思想上从严,用心用情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绝对忠诚、绝对可靠、绝对纯洁筑牢思想根基;要在能力上从严,持续用好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在反腐一线磨砺自己,练就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硬脊梁、真本事;要在作风上从严,严格依规依纪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审查调查、追责问责等各项工作,坚持刀刃向内,自觉争做遵纪守法的纪检监察标兵。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作为新时代、新征程的纪律部队,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自我革命,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恩阳区柳林镇 供稿)

【责编:鲜小波】
免责申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农商法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农商法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新农商法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新农商法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新农商法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新农商法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新农商法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商法治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电话:15884984021  联系邮箱:956988773@qq.com

 
 
广告推广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
 网友掠影
 软文专区  

 

 
 
 
关于我们 | 人员公示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免责申明 | 网站备案查询 | 域名证书
新农商法治网 ICP备案号/许可证号:蜀ICP备19033446号-1      川公网安备51010502014698号    四川新农商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建议使用IE8.0版本以上浏览器及1400*90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巴中人才网
   
巴中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