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本土资讯 深耕生活服务  做好舆论引导 助力创新发展 商务部  国际商报社  中国商务新闻网 投稿邮箱:956988773@qq.com
 
 
 
新闻热线:13281875696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综合>>区域.发展>>四川出台专项规划:5方面发力,助川渝天蓝地绿水清
四川出台专项规划:5方面发力,助川渝天蓝地绿水清
【2022年10月27日】 【来源:四川在线】 【作者:殷鹏 】【浏览:1659次】

     四川在线记者 殷鹏

     为强化长江上游生态保护,破解区域环境难题、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建设高品质宜居地,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和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四川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记者注意到,规划范围包括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平武县、北川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15个市,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看目标:

     到2025年,区域生态文明体系初步形成

     成渝地区地处长江上游,既是西部人口最为稠密、产业最为集中、城镇密度最高的区域,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明确,要坚持“一盘棋”思想,围绕促进四川“一干多支”与重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深度互动,坚持不懈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目标,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目标方面,《规划》提出,到2025年,区域生态文明体系初步形成,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初步建立,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生态系统功能稳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整体达标,跨界水体水质稳步提升。

     到2030年,区域生态文明体系基本建成,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形成,生态安全格局基本构建,生态系统功能显著增强,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更加健全。

     到2035年,生态安全格局全面筑牢,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先行区基本建成。

     为达成目标,《规划》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改善等4个方面,设置了24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各12项。

     看任务:

     提出5方面重点和9大类工程项目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共安排了5方面的重点任务,分别为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持续改善环境质量、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协作机制。

     每个重点任务侧重点不同。比如,在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方面,《规划》提出,要强化水生态环境齐防共治、加强大气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深化土壤污染治理联动、协同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方面,《规划》则提出,要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推进生态屏障建设、实施生态退化区修复与恢复、实施自然生态系统休养生息等。

     记者梳理发现,为支撑重点任务落实,《规划》提出了区域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沿江沿岸和城市群生态廊道建设、重点流域水质巩固提升、重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巩固提升、重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及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区域环境风险防控及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生态环境执法能力现代化建设、生态环境科研能力现代化建设等9大类工程项目。

     以重点流域水质巩固提升项目为例,《规划》提出,要以川渝跨界河流污染综合治理、沱岷江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地下水污染防治等5个方向为重点,实施不达标水体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河湖水域生态保护修复等一系列工程。

     看特点:

     强调项目支撑,突出“大环保”格局

     “《规划》针对川渝两地山岭相联、水脉相通、生态相系的特点,进行了新的探索,主要体现了3方面特点。”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一方面是强化区域协同,即从四川的问题、需求和目标出发,同时又充分考虑与重庆协同联动的需要,专章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协作机制。另一方面是着重突出“大环保”格局,《规划》在任务设计上不仅涵盖生态保护、污染防治,也包含构建绿色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低碳产业体系等内容。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规划》强调项目支撑,坚持以水、大气、土壤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等重点项目为载体,来落实各项重点任务。”上述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川渝两地还将建立生态环保督察联动机制,动态开展交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动督察,共同推动问题收集,共同厘清问题症结,共同交办问题清单,共同督促问题整改,共同检验整改成效,不断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川渝两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责编:鲜小波】
免责申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农商法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农商法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新农商法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新农商法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新农商法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新农商法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新农商法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商法治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电话:15884984021  联系邮箱:956988773@qq.com

 
 
广告推广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
 网友掠影
 软文专区  

 

 
 
 
关于我们 | 人员公示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免责申明 | 域名证书 | 网站备案查询
新农商法治网 ICP备案号/许可证号:蜀ICP备19033446号-1  四川新农商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建议使用IE8.0版本以上浏览器及1400*90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巴中114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