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商法治网四川巴中讯 近年来,巴中市巴州区积极探索乡村统战工作新路径,在清江镇巾字村率先推行乡贤统战试点工作,积极发挥乡贤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风文明等方面引领作用,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搭建一个平台,吹响乡贤服务“集结号”。成立巾字村乡贤联谊会,为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发展建设搭建平台。一是建好乡贤会。加强乡贤联谊会管理,明确品行好、有能力、有声望、有爱心的“一好三有”选贤标准,扎实开展乡贤人士调查摸底,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以外出精英、本土精英和外来精英等为主要发展对象,动态建立乡贤人才信息库,累计吸纳乡贤联谊会会员67人。二是统领乡贤事。强化支部引领作用,广泛吸收乡贤联谊会、同心聚居点、产业园区党员,组建巾字村同心党支部,由村党总支副书记兼任同心党支部书记,统揽乡贤联谊会各项工作,指导建立“五大职责”“五个一”活动、“四步法”乡贤服务机制,提高联谊会服务效能,推动实现乡贤统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凝聚乡贤情。建立乡贤双联制度,组建“村干部+乡贤”“乡贤+乡贤”工作对子,定期开展线上联谊、线下交流活动,巩固“乡贤+乡民+村干部”的乡亲纽带。打造云上乡贤之家,建立巾字乡贤微信群,每季度开展“巾字,我想对你说”活动。举办“乡贤家乡行”“乡情恳谈会”以及传统节日乡贤联谊座谈会等系列活动,鼓励乡贤返乡创业。截至目前,累计回引乡贤8名,吸引产业发展资金600余万元。
筑牢四个基础,建强乡贤服务“大底盘”。建强乡贤服务阵地、队伍、产业和资金基础,让乡贤更好的服务家乡发展。一是建好乡贤阵地。高标准谋划建设乡贤阵地,打造同心驿站,全力满足联谊会和广大乡贤议事、工作和活动,先后建成乡贤堂、同心议事厅、同心书吧、同心讲堂等7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工作活动阵地。二是组建服务团队。乡贤会分设产业扶持、建言献策、纠纷调解、乡风文明、公益慈善5个功能性团队,主动邀请省级劳模担任工作指导员,分别制定服务菜单,通过“问、定、办、评”四步工作法,针对性提供公共服务,帮助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开展文明创建活动16场次。三是创建云上乡贤。开通“美丽巾字”微信公众号,链接“巴州发布”“同心巴州”等自媒体平台,开设云上“乡贤优品”超市专栏,大力推介清江芝麻壳、大观梁茶叶等本土特色农产品,实现线上销售40余万元。四是设立乡贤基金。采取“政府拨一点、乡贤捐一点、集体经济提一点”的方式,吸收乡贤基金6万元,用于支持村民创业、活动开展、公益助善等,帮助发展农业产业3户,解决道路、水渠维修经费0.6万元。
实施四个行动,突出乡贤服务“着力点”。围绕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公益事业、乡风文明四大重点,发挥乡村示范引领作用。一是实施产业旺村行动。支持乡贤人士利用优势资源,带头创办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采用“村两委+乡贤会+企业(合作社)”模式,建成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实现总投资5亿元,吸收全村153人就近务工,年户均增收1.2万元。二是实施善治安村行动。建立“村两委+乡贤”议事制度和乡贤顾问制度,聘请乡贤顾问6人,通过列席村两委会议、设立“协商议事日”等方式,引导乡贤积极建言献策,主动参与换届选举、修订村规民约等村务工作,提供意见建议23条。三是实施公益扶村行动。开展助老、助残、助医、助学、助贫“五助”活动,支持、引导和鼓励乡贤联谊会弘扬义行善举,累计开展慰问活动20余次,捐赠款物折币10余万元。乡贤企业自主成立公益帮扶组织“泽源社”,结对帮扶贫困户30余户,助学留守儿童60余人。四是实施文化润村行动。坚持用活乡贤文化,引领乡风文明,组织乡贤参与设立同心银行,开展“同心家庭、同心院落、荣誉村民”三评活动,评选同心家庭28户,主题院落12个,荣誉村民2人。创新开展“同心大讲堂·乡贤上一课”“讲乡贤、学乡贤”“依法信教”“文艺演出”“新春送福”等文化活动,厚植乡村发展正能量。(唐国、吴松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