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本土资讯 深耕生活服务  做好舆论引导 助力创新发展 商务部  国际商报社  中国商务新闻网 投稿邮箱:956988773@qq.com
 
 
 
新闻热线:13088075697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三农>>乡村振兴>>巴州区凝聚乡贤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巴州区凝聚乡贤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09月18日】 【来源:新农商法治网】 【作者:唐国、吴松柏】【浏览:1542次】

     新农商法治网四川巴中讯  近年来,巴中市巴州区积极探索乡村统战工作新路径,在清江镇巾字村率先推行乡贤统战试点工作,积极发挥乡贤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风文明等方面引领作用,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搭建一个平台,吹响乡贤服务“集结号”。成立巾字村乡贤联谊会,为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发展建设搭建平台。一是建好乡贤会。加强乡贤联谊会管理,明确品行好、有能力、有声望、有爱心的“一好三有”选贤标准,扎实开展乡贤人士调查摸底,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以外出精英、本土精英和外来精英等为主要发展对象,动态建立乡贤人才信息库,累计吸纳乡贤联谊会会员67人。二是统领乡贤事。强化支部引领作用,广泛吸收乡贤联谊会、同心聚居点、产业园区党员,组建巾字村同心党支部,由村党总支副书记兼任同心党支部书记,统揽乡贤联谊会各项工作,指导建立“五大职责”“五个一”活动、“四步法”乡贤服务机制,提高联谊会服务效能,推动实现乡贤统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凝聚乡贤情。建立乡贤双联制度,组建“村干部+乡贤”“乡贤+乡贤”工作对子,定期开展线上联谊、线下交流活动,巩固“乡贤+乡民+村干部”的乡亲纽带。打造云上乡贤之家,建立巾字乡贤微信群,每季度开展“巾字,我想对你说”活动。举办“乡贤家乡行”“乡情恳谈会”以及传统节日乡贤联谊座谈会等系列活动,鼓励乡贤返乡创业。截至目前,累计回引乡贤8名,吸引产业发展资金600余万元。

     筑牢四个基础,建强乡贤服务“大底盘”。建强乡贤服务阵地、队伍、产业和资金基础,让乡贤更好的服务家乡发展。一是建好乡贤阵地。高标准谋划建设乡贤阵地,打造同心驿站,全力满足联谊会和广大乡贤议事、工作和活动,先后建成乡贤堂、同心议事厅、同心书吧、同心讲堂等7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工作活动阵地。二是组建服务团队。乡贤会分设产业扶持、建言献策、纠纷调解、乡风文明、公益慈善5个功能性团队,主动邀请省级劳模担任工作指导员,分别制定服务菜单,通过“问、定、办、评”四步工作法,针对性提供公共服务,帮助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开展文明创建活动16场次。三是创建云上乡贤。开通“美丽巾字”微信公众号,链接“巴州发布”“同心巴州”等自媒体平台,开设云上“乡贤优品”超市专栏,大力推介清江芝麻壳、大观梁茶叶等本土特色农产品,实现线上销售40余万元。四是设立乡贤基金。采取“政府拨一点、乡贤捐一点、集体经济提一点”的方式,吸收乡贤基金6万元,用于支持村民创业、活动开展、公益助善等,帮助发展农业产业3户,解决道路、水渠维修经费0.6万元。

     实施四个行动,突出乡贤服务“着力点”。围绕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公益事业、乡风文明四大重点,发挥乡村示范引领作用。一是实施产业旺村行动。支持乡贤人士利用优势资源,带头创办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采用“村两委+乡贤会+企业(合作社)”模式,建成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实现总投资5亿元,吸收全村153人就近务工,年户均增收1.2万元。二是实施善治安村行动。建立“村两委+乡贤”议事制度和乡贤顾问制度,聘请乡贤顾问6人,通过列席村两委会议、设立“协商议事日”等方式,引导乡贤积极建言献策,主动参与换届选举、修订村规民约等村务工作,提供意见建议23条。三是实施公益扶村行动。开展助老、助残、助医、助学、助贫“五助”活动,支持、引导和鼓励乡贤联谊会弘扬义行善举,累计开展慰问活动20余次,捐赠款物折币10余万元。乡贤企业自主成立公益帮扶组织“泽源社”,结对帮扶贫困户30余户,助学留守儿童60余人。四是实施文化润村行动。坚持用活乡贤文化,引领乡风文明,组织乡贤参与设立同心银行,开展“同心家庭、同心院落、荣誉村民”三评活动,评选同心家庭28户,主题院落12个,荣誉村民2人。创新开展“同心大讲堂·乡贤上一课”“讲乡贤、学乡贤”“依法信教”“文艺演出”“新春送福”等文化活动,厚植乡村发展正能量。(唐国、吴松柏)

【责编:鲜小波】
0
免责申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农商法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农商法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新农商法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新农商法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新农商法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新农商法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新农商法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商法治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电话:15884984021  联系邮箱:956988773@qq.com

 
 
广告推广
 
 软文专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
 网友掠影

 

 
 
 
关于我们 | 人员公示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免责申明 | 域名证书 | 网站备案查询
新农商法治网 ICP备案号/许可证号:蜀ICP备19033446号-1  四川新农商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建议使用IE8.0版本以上浏览器及1400*90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巴中114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