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规范化执法管理显实效。公布执法事项清单105项,指导执法证件申领、更换121人次,发放行政执法证件89个,年审372个。依法开展失信专项治理,归集公示“红黑名单”信息140余条,在各领域实施联合奖惩,目前共采取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措施48次,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766次。落实“首违不罚”制度适用案件443件,严格按照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对20项检查事项49户市场主体进行抽查。
二是法治化护企安商有动力。设立小微企业创业园、临港产业园等产业园区诉讼服务站,构建“10分钟诉讼服务圈”,为市场主体无偿提供“法治体检”。建立涉企诉讼绿色通道,对涉企案件进行快立、快审、快结,缩短涉企案件诉讼时间,提升办案效率。深化涉企案件繁简分流,加大小额诉讼程序适用力度,平均审理天数压缩至35.59天,调撤率达56.44%。
三是专业化推进企业健康发展。创新实施“容错期”服务型执法,梳理14个领域54项执法清单,31个经营主体免予或减轻处罚76.7万元。积极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帮助3家企业挽回损失约10余万元。开展执前督促,促成涉企当事人在执行前自愿达成执行和解或自动履行,避免因执行立案造成不利影响,共计办理涉企执行案件854件,已执行到位5.54亿元,对履行完生效判决的被执行人(企业法人)已完成信用修复61次。(恩阳区行政审批和数据局 供稿)